声明:本篇文章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公司的观点
第1篇: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
1中西园林艺术之——自然美与人工美
1.1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1.2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2中西园林艺术之——偶然性与必然性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它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3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之原因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丰富。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
4结语
未来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世界的美也要靠我们去创造,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更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光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黄春兰
第2篇: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民族文化差异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人们到了这里就能长生不老。于是中国园林形成了一个庞大水体中座落三个小岛的“一水三山”模式。苏州拙政园的水中有象征着“岛”的三座亭,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屿。“一水三山”模式留有园林诞生时期追求道教“长生”境界的文化痕迹。苏州园林的建筑极大地体现了道家超凡脱俗的出世思想。
苏州园林建筑取法自然,利用山石生情,园亭点景,廊桥谐趣,楼阁相映等手法,把园林的几大元素:花、木、石、水、廊、亭榭等组合得浑然天成。“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点染出一种幽雅的意境,也把中国园林建筑的最高境界“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很自然的地体现在其中。
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这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式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强烈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西方法国巴洛克时期古典园林的底蕴便显得稍微单薄了些。以凡尔赛宫为例,其明显透出了刻意经营的痕迹,没有自然的淡雅清新,而是以其极度的金碧辉煌与奢华展示了当时丰厚的财富积累。这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南宫与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造型优美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内壁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其大花园中的花圃、水池、花草树木都体现着一种夸张而极端的对称与规整,正如当时流行的宫廷文学那样优雅而严整。
中西园林建筑中的民族文化差异表现:
一、中国崇“文”,西方崇“理”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的过程中往往将主人的情感,理想,追求都融汇其中。琴、棋、书、画是中国文人的基本修养,由于中国园林的文人特质,在整体设计时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园林的构建不以客观呈现于人们眼前的景观环境为目的,而是为了传情表意,达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这便是中国园林意境的表现。而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由于其自然环境的恶劣,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计算与丈量必不可少,理性思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园林建设之中使用规则的形状当然会为其工作带来更大的好处。进而在西方园林建造方面其主要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在比例说”,并由此推广出对称、和谐、规则等形式美的原则。园林的总体布局让游客能清楚的感受到其大,其直,其整齐。与中国园林的建造尽量的使用自然形,在组景时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追求自然而然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二、中国的“内向”与西方的“外向”
中国园林多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是服务于“家庭”的园林。从客观上,中国园林的建造增加了家庭成员深处其中的满足感和安逸感。反映在造园艺术中,则体现为其恒定的自然式园林的景观模式、闭合式的壶天模式、面水背山的风水佳穴模式及四面围合的须弥山模式。总之,反映了中国文化内向特色体现在园林设计及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导致了其恋旧,守旧的情节。然而,正是由于其内向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国家。虽然也多次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和侵扰,但它始终保持着其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而没有被外来文化所改变。西方则与此不同,西方的骑士阶层,“政教合一”的体制,使欧洲中世纪成为贵族庄园经济为基础的小国寡民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战争频繁;不同的文化相互替代。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风格迥然不同,古希腊的“柱廊园林”、古罗马的“山庄园林”、中世纪的“教会园林”或“城堡园林”、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等,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呈现出各个地区不同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融合变异。
由于不同的民族对美有着不同形式的理解,所以园林艺术也就多姿多彩。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相对于西方园林艺术造诣更高,因为经典的中国园林把一个民族的诗情文气、儒雅风度和东方价值观念表现得深刻细腻又自然从容。在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我们应该审慎的对待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文化,无愧于我们的土地,无愧于我们的血性。
作者:刘小艳等
第3篇;浅谈中西园林艺术之比较
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高要求,利用人工的手段,来开辟山水,栽培植物,达到观赏与居住合二为一的环境。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下文就通过它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并且对现代园林艺术今后的发展作了预测。
一、共性
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一定的共性,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常常会用典型的形象来反映并且表达出来,它的独特魅力会影响人的情绪,也同时陶冶了情操。因此,无论是写意山水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还是具有君权权威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都是有共性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它们的共性。
1、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艺术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还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它们的主要园林构成都是植物。造景的主题常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芳香等特性来表达,这样一年四季的景观就会有大大的不同。植物的生命性决定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生命性,它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2、它们都是功能相结合的科学艺术
中西方园林,艺术性是首先考虑的方面,同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都也需要兼顾到,就是所谓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3、它们都有社会同一性
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西园林艺术也会存在着不同。但是,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社会意识,也就有了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两者的社会同一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它们的服务对象上。
4、它们都有艺术的综合性
它们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的多维性和较强的兼容性。中西园林艺术把文学、美术、音乐、绘画等许多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独特的自然艺术中。
二、差异性及原因
虽然以上阐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共性,但是由于民族与地域特性等的存在,它们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远看就像一幅优美而立体的山水画卷,注重的是自然美,把自然美的规律转化为人工美,并体现在园林艺术中。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别有诗情画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相比,注重点就明显不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注重的是人工美或几何美,讲究前后、左右、上下对称,有时连园里的花花草草都修剪成一样的几何形状,绝对是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一种艺术风格。
英国古典园林居有皇家风范,以大山、大水、大色彩的大的自然山水园,主杆树种高大舒展,乔、灌、地被层错落有致,每个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完美。
2、艺术风格差异产生的原因
由于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美学思想、城市布局、物质条件、宗教等因素响的影响,中西园林艺术形成了浑然不同的风格。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1)历史渊源
中国园林艺术,在刚开始发展时就崇尚自然的景象;而西方园林艺术在发展之初,则是出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例如,法国的花园起初就是一块花园菜地。
(2)哲学基础
中国园林艺术,一般认为起源于老庄哲学。老庄生活的年代是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政局动荡、战乱频频,士大夫阶层心中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只能寄情于山水,来逃避现实,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我国山水园林的诞生。
西方园林艺术,是受了西方哲学、美学、政治的影响。从哲学基础来看,笛卡儿的唯理论影响比较深,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结构,结构一定要清晰、明确,从而那些对称、规整的几何图形就逐渐反映在了西方园林艺术,特别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上。
(3)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的差异,也是造成中西园林艺术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园林艺术,当时因为政局动荡、战乱频频,都城常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地方,要么沿河,要么居高临下,这样一来,自然环境的创造就尤其重要了。
反之西方园林艺术,由于集权制的建立,建筑布局比较偏爱整体统一。
其实,不管是崇尚人工美的西方园林艺术还是注重自然美的中国园林艺术,它们的形成,都是人们内心的想法所致,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4)物质条件
中西方物质条件的差异,也是造成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土地辽阔,山川众多,是园林创造的灵感源泉,把峰、岩、风格各异的假山等摆放在园林中,使人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西方的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那时正值奴隶制社会,古埃及除了尼罗河有肥土壤,其它地方都被沙漠覆盖。于是,古埃及人就把“绿洲”作为摹拟的对象,再加入几何学,就形成了早期的西方园林艺术。
(5)宗教因素
宗教与园林,看起来是两个风马牛不及的两种事物,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园林内在的文学艺术形式与力量推动了宗教的传播、发展,园林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的宗教生活。
中国园林艺术中,佛教的影响最大,出现了较多的寺庙园林。像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西方园林艺术中,基督教的影响最为普遍。这是因为欧洲在中世纪时,掌握经济命脉的只有教会和僧侣,园林艺术便里得到了发展。
三、发展趋势
即便中西园林艺术由于各种背景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有着鲜明的风格,但是人们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的想法是一样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西园林艺术逐渐从以视觉景观为主,而转化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环保的概念也深入到了园林设计中。
作者简介:陈丽伶